老家河南网-学习二十大奋进新征程
今天是:2025年04月26日 星期三 00:00:00
跨越时空 追寻“红旗渠牺牲第一人”
2023-03-27 112176

在红旗渠纪念馆“献身人员”的山碑上,吴祖太的名字镌刻在第一排第一位。

红旗渠双龙洞是吴祖太牺牲的地方,当地人在洞前立起雕像纪念他。图为吴祖钊久久伫立在雕像前。本文图片均为徐磊拍摄

就是这张内部发行的小报,让徐永立“发现”了吴祖太。

徐永立和吴祖钊的寻访之旅有不少“独家发现”,找到了吴祖太和妻子薄慧贞唯一存世的全身照。图为照片被放大后展示在吴祖太纪念馆。

吴祖太纪念馆吸引近十万人次群众参观、瞻仰,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性教育基地”。图为徐永立(右四)在向前来参观的小学生讲述吴祖太的故事。

徐永立和吴祖钊前往林州、开封、山西等地上百次,访问2000余人次,涉及关键人物近百人。图为吴祖钊(左一)采访红旗渠建设者。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记者 李虎成 赵同增 本报通讯员 贺洪强

  清明节临近,在原阳县原兴街道白庙村,吴祖太纪念馆的外联电话“忙爆”了——已有200多个单位和个人先后提出参观瞻仰预约,届时前来聆听吴祖太事迹,在吴祖太陵园祭扫,向他致以深深的缅怀和敬仰之情。

  吴祖太是谁?

  他是“人工天河”红旗渠的设计者,为修建红旗渠牺牲的第一人,也是唯一的外乡人。他牺牲后的近63年中,林州人民感激他、怀念他,在红旗渠纪念馆“献身人员”的山碑上,把他的名字镌刻在第一排第一位。

  一张多年前的“小报”,揭开尘封历史

  吴祖太在林州家喻户晓,但在老家原阳一度有点“落寞”——吴祖太求学在郑州、开封,工作在安阳林州,牺牲在山西省平顺县,虽葬在家乡却早已无直系亲属。随着时间的推移,吴祖太的名字和事迹正逐渐淡出原阳人的视野。

  多亏了“老家人”徐永立和吴祖钊。正是他俩历时7年多、行程数万里,跨越时间、空间,把吴祖太“接回”原阳,让红旗渠精神在这里发出新枝。

  时光回溯到2014年,原阳县委宣传部牵头筹备“走南闯北原阳人”大型活动,拟集中宣传报道一批在各行各业出色出彩的“原阳老乡”。当时59岁的徐永立,已在宣传部工作二十多年,马上就要光荣退休。他主动揽下查阅资料、电话采访等工作。

  谁知,这一下子竟然揽出了“重大发现”——徐永立在1960年4月28日出版的《原阳报》上,“发现”了老乡吴祖太。

  《原阳报》是一份内部发行的“小报”,早已停刊,在宣传部留存的这份老报纸上,不仅有当时林县县委对吴祖太的追悼词、社会各界追悼吴祖太的报道,还有一篇时任林县水土保持局副局长靳林年撰写的长篇人物通讯《山区建设的坚强战士——吴祖太》。

  徐永立流着泪看完报纸,立即去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想查找吴祖太的更多信息,翻来翻去,却只找到两三百字的简单介绍。徐永立又跑到其出生地白庙村走访,发现该村叫“吴祖×”的村民有几十人,但知道“吴祖太”这个名字的却寥寥无几。这让徐永立心里很不是滋味:“原阳不该忘记吴祖太。”

  退休干部“搭班”普通农民,踏上漫漫寻访路

  徐永立白庙村之行的最大收获,是结识了吴祖太的族弟吴祖钊。

  吴祖钊当时48岁,从小听长辈讲过吴祖太的故事,对这位比他年长33岁的族兄充满了好奇和敬仰之情。可惜的是,长辈们和吴祖太交集也不多,再加上时间过于久远,留下的印象越来越模糊。

  徐永立退休后,找到吴祖钊。几次深谈后,二人很快达成共识,决定从吴祖太的出生地白庙村出发,前往他的求学地、工作地和牺牲地,探访曾经和他打过交道的群众,收集和他有关的每一个故事、每一个物件。

  说走就走,这个退休干部和普通农民结成的“二人组”,循着吴祖太的足迹,踏上了寻访之旅。

  旅程并非坦途,一路充满坎坷曲折。上路伊始,摆在二人面前的就有“三难”。

  行路难。行到太行深处,导航经常“失灵”,不熟悉路况的“二人组”常常把车开到绝路,还要跋山涉水,中间出现过好几次险情。

  交流难。第一次听林州方言,两人直感叹外语恐怕都没这么难懂。有些年龄大的受访者说到吴祖太,难免情绪激动、语速加快,“二人组”经常听得一头雾水。

  经济难。吴祖钊在村里开了一个作坊式的小企业,经营状况并不景气,徐永立每个月只有3000多元退休金。哪怕“二人组”精打细算、处处节俭,在支出方面仍“压力山大”。

  “让我俩咬牙坚持下来的,除了内心的责任和使命,还有社会各界的鼓励和支持。”吴祖钊说,原阳县委、县政府对他俩的工作持续关心关注,总在最关键的时候给予支持;素不相识的红旗渠特等劳模张买江,不仅热情接受采访,还主动当“向导”领他们去拜访其他红旗渠建设者;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王家庄村不仅立碑纪念吴祖太,村里的干部群众更是把吴祖太的“老家人”当成亲人盛情相待……

  “二人组”把大家的支持化作强大动力,一个个难题迎刃而解。如今,二人堪称林州市的“活地图”,张口就来的林州方言更是可以“以假乱真”。

  和时间展开“赛跑”,抢回宝贵史料

  “实际上‘三难’不算啥,最难的是‘时间’。”徐永立说,半个多世纪过去,修建红旗渠的当事人、见证人逐渐“凋零”,这都是越来越稀缺的“宝贵资源”。要挖掘、收集吴祖太第一手史料,就得和时间激烈“赛跑”。

  然而,他们经常“输”。

  王文全是红旗渠指挥部第一任办公室主任,和吴祖太吃住在一起,关系最为要好。“二人组”两次采访王文全,次次都收获颇丰,但当他们着手第三次采访时,却得到了老人去世的消息。

  林州收藏家杨来福,收藏了不少与吴祖太相关的实物和史料。“二人组”辗转联系上在郑州住院的老人,准备等他身体好转就去探望。老人对吴祖太“老家人”信任有加,一再表示愿意无偿捐献部分藏品。但令人遗憾的是,还未等到正式谋面,杨来福就溘然长逝……

  但更多时候,他们“跑赢”了。2014年至2021年,7年多时间,俩人前往林州、开封、山西等地上百次,访问2000余人次,涉及关键人物近百人,收集了大量的实物、图片和影像资料,其中不少都是“独家发现”。

  吴祖太与妻子薄慧贞相识相恋,“媒人”是薄慧贞的哥哥薄慧善。如今,薄慧善老人已经90多岁,一般不见外客,但对吴祖太的“老家人”却格外热情。在老人那里,他们不仅详细了解到吴祖太夫妻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还找到了他们唯一存世的全身照。

  吴祖太牺牲后,媒体报道他“被追认为共产党员”。徐永立和吴祖钊三访林州市档案馆,意外发现“中共林县县委组织部”批准吴祖太同志成为中共正式党员的信函,落款日期“60.3.28”,正是吴祖太牺牲的那一天。

  他们还发现一份《漳河沿途各地高程示意图》,图上清晰标注着“一九五四年十月廿三号随同中央水利部杨工程师、李德绍同志和专署水利科吴祖太同志与咱县栗科长,前往勘察漳河,初测各地高程示意图”,由此找到了“引漳入林”的开端,确定了吴祖太最初参与红旗渠勘察设计的具体时间。

  他们还找到了吴祖太的毕业证、工作证、会员证等证件的原件。“这些发现并不惊天动地,但都十分珍贵,互相印证还原了一个‘立体’的吴祖太。”徐永立说。

  从太行山到黄河滩,吴祖太被人民永记心间

  2021年3月28日,在吴祖太牺牲61周年之际,原阳县委、县政府拨出专款把吴祖太烈士墓修缮一新,还以徐永立、吴祖钊多年的寻访所得为主,在白庙村建起纪念馆,馆内分10个篇章详细还原了吴祖太的生平。

  同年,原阳县委专门下发通知,号召全县干部群众学习吴祖太,并把他的故事编进中小学思政课堂。

  两年来,吴祖太纪念馆被安阳学院、郑州轻工业大学等十多家单位和部门挂牌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性教育基地”,接待了300多家单位、近十万人次来访,成了弘扬红旗渠精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精神地标”。

  原阳县委书记刘兵说,吴祖太是红旗渠英雄,也是原阳英雄。他的事迹和精神必将成为原阳的“精神宝藏”和“发展动力”。

  县长郭新杰说,吴祖太没有子女,但他的“子女”遍布黄河滩。原阳人将继承弘扬吴祖太的精神,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

  重走“红旗路”,遍访修渠人。徐永立和吴祖钊并没有停下对吴祖太寻访的脚步,他们创建了由近百位志愿者参加的吴祖太研究筹委会,不断推出系列研究成果,目前正在致力把吴祖太事迹搬上戏剧舞台、电影银幕,让吴祖太精神成为更多人的信仰,让吴祖太成为更多青少年的“偶像”。

  “叮铃铃”,电话预约的铃声再次响起,年近七旬的徐永立忙不迭地进行情况登记、时间安排,整个过程耐心细致、不厌其烦。徐永立说,欢迎越来越多的人来参观,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学习吴祖太身上的红旗渠精神,并将之转化成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懈动力。


视频河南

 老家河南网-老家河南主题曲 老家河南主题曲

今日河南

 老家河南网-河南:开展2025年“春暖农民工”服务行动
河南:开展2025年“春暖农民工”服务行动

2025-02-08

 老家河南网-2025年河南省“春风行动”启动仪式
2025年河南省“春风行动”启动仪式

2025-02-08

 老家河南网-河南省庆祝第八个“中华慈善日”活动举行
河南省庆祝第八个“中华慈善日”活动举行

2023-09-07

 老家河南网-汝阳窑沟:冰雪运动加快农文旅融合发展
汝阳窑沟:冰雪运动加快农文旅融合发展

2025-02-08

 老家河南网-淇县:“封神”演绎文旅“淇”迹
淇县:“封神”演绎文旅“淇”迹

2025-02-08

 老家河南网-美丽画卷

猜你喜欢

  •  老家河南网-河南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53次主任会议召开
    河南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53次主任会议召开

    4月24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53次主任会议在郑州召开。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书记李亚主持会议,副主任陈星、何金平、李公乐、苏晓红和秘书长吉炳伟出席会议。  会议听取了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主席团交付议案办理情况的汇报,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和各委员会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

  •  老家河南网-看信阳茶跨界“七十二变”
    看信阳茶跨界“七十二变”

     信阳茶源远流长,起源于东周,盛名于唐宋,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1915年,一捧青翠的信阳毛尖远渡重洋,在万国博览会上以“形美、香高、味醇”折服世界,一举斩获金奖,从此将豫茶的基因刻入全球茶史。  信阳毛尖的“含金量”,不仅停留在1915年那枚金牌的光芒上,更在于品牌价值的...

  •  老家河南网- “洛阳造”助力神舟二十号成功发射
    “洛阳造”助力神舟二十号成功发射

    北京时间4月24日17时17分,搭载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当日,记者从洛阳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获悉,这一壮举的背后,该企业凭借其卓越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

  •  老家河南网-河南民权:制冷产业带动热经济
    河南民权:制冷产业带动热经济

      近年来,河南省民权县依托深厚的产业积淀,让制冷产业持续释放出强劲的“热效能”。目前,当地拥有澳柯玛、雪人、香雪海、冰熊、阿斯贝拉等20余个品牌的生产线,冷藏保温车生产企业6家,年产能达4万辆,制冷产业成为带动民权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富民产业

  •  老家河南网-濮阳华龙区:“新农人”助推农业现代化
    濮阳华龙区:“新农人”助推农业现代化

     近日,在濮阳市华龙区孟轲乡的西红柿温室大棚里,毛粉西红柿长势喜人,植株健壮,叶片厚绿,坐果率高,果实均匀。“每天都有很多人来棚里采摘,或者去家里购买,我电话都接不过来,这段时间的订单我都不敢接,西红柿真的是供不应求。”曾参加过濮阳市实施的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的种植户张路军笑着说。...

  •  老家河南网-河南重点培育18条乡村富民产业链
    河南重点培育18条乡村富民产业链

     河南印发《方案》推进乡村富民产业高质量发展  重点培育18条乡村富民产业链  如何让资源变优势,助力我省实现从“农业大省”到“产业高地”的转变?4月17日,记者从省政府办公厅获悉,我省印发《河南省乡村富民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2025年至2027年,我...

  •  老家河南网-老家河南网一行走访山东省河南商会
    老家河南网一行走访山东省河南商会

    4月12日,老家河南网主编姚嵩率队赴济南,与北京河南企业商会副会长侯屹一行共同走访山东省河南商会。商会党支部书记于吉涛、轮值会长王会民热情接待,双方围绕豫商资源整合、平台联动及文化活动策划展开深度交流,为全国豫商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于吉涛书记向来宾系统介绍了山东省河南商会的运作模...

  •  老家河南网-老家河南网走访沧州市河南商会
    老家河南网走访沧州市河南商会

    4月13日,老家河南网主编姚嵩,北京河南企业商会副会长、仰韶酒业北京经销商代表侯屹一行到访沧州市河南商会,与会长白天伟及商会代表展开交流座谈。双方围绕商会建设、豫商资源共享、品牌市场拓展等议题深入探讨,共同探索合作新路径。 座谈会上,沧州市河南商会会长白天伟对姚嵩、侯屹一行的到来...

  •  老家河南网-郑州上线政务服务AI助手 郑好办有了郑好伴
    郑州上线政务服务AI助手 郑好办有了郑好伴

    “居住证怎么办理?”“具体步骤如下:办理条件,所需材料,处理方式……”近日,记者登录郑好办APP,点击页面右上角图标,进入郑好伴页面,实时咨询相关业务办理流程,响应迅速,十分方便。  据介绍,郑州市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开发上线政务服务AI助手郑好伴,并通过郑好办APP、郑州政...

  •  老家河南网-河南清明假期接待游客1992.7人次 旅游收入117.3亿元
    河南清明假期接待游客1992.7人次 旅游收入117.3亿元

    2025年清明假期,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市场繁荣有序、亮点频出。全省各地围绕红色游、赏花游、乡村游、文化游、文博游等主题,开展系列特色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体验。  全省接待游客1992.7万人次,旅游收入117.3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接待人次增长4.5%,旅游收入增长4.3...

  •  老家河南网-红旗渠通水60年累计引水超130亿立方米
    红旗渠通水60年累计引水超130亿立方米

    4月5日是红旗渠主干渠通水60周年。记者从水利部获悉,60年来,红旗渠已累计引水超过130亿立方米,灌溉农田4700余万亩次,促进粮食增产80亿斤。  水利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红旗渠通水以来,各级政府和水利部门先后投资6.2亿元,实施了四轮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技改与现代化改造,恢复改...

  •  老家河南网-“中原铁道·大河之南号”特色旅游列车来了
    “中原铁道·大河之南号”特色旅游列车来了

     3月28日,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集团郑州局”)重点打造的“中原铁道·大河之南号”特色旅游列车在中车四方正式下线。  据了解,“中原铁道·大河之南号”特色旅游列车由国铁集团郑州局与中车四方联合打造,针对不同年龄段旅客乘车需求,对车辆进行了深度定制和大量舒适化...

  •  老家河南网-河南省人工智能协会成立 开启河南AI新未来
    河南省人工智能协会成立 开启河南AI新未来

     3月28日,省人工智能协会成立大会在郑州航空港区举行,宣布河南省人工智能协会正式成立,并选举协会第一届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大会同时揭牌了河南省人工智能产业赋能中心。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已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新高地、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社会治...

  •  老家河南网-2025全球豫商大会共达成豫商合作项目52个
    2025全球豫商大会共达成豫商合作项目52个

    3月30日上午,2025全球豫商大会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启幕。大会启幕现场,为获得“2024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河南企业授牌,其中包括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牧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河南双汇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河南金利金铅集团有限公司、郑州宇通企业集团、龙佰集团股份有限公...

  •  老家河南网-教育部官宣!河南两所医学院成立
    教育部官宣!河南两所医学院成立

    3月17日,教育部官网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同意设置武汉职业技术大学的函”“教育部关于同意设置长沙科技学院的函”等7个通知,同意设置武汉职业技术大学、长沙科技学院、郑州健康学院,同意山西医科大学晋祠学院转设为晋中健康学院、同意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转设为豫北医学院的函,同意湖南理工学院南...

  •  老家河南网-2024年郑州30家专业市场优化升级
    2024年郑州30家专业市场优化升级

    3月18日,2025年郑州市市场发展工作大会在郑州举行。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郑州将完善配齐全市147家农产品市场智慧化农产品快速检测室,形成6个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市场品牌,指导10家商品市场优化提升,完成16家标准化农贸市场建设更新,打造1个智慧医疗头部市场。...

  •  老家河南网-“金融20条”全面助力提振消费
    “金融20条”全面助力提振消费

    3月18日,记者了解到,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的工作要求,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河南监管局联合省委金融办、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于近日共同印发了《关于做好金融支持扩大消费工作的通知》,提出了二十条具体措施,推动金融机构积极与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对接,强化各类促...

  •  老家河南网-两会热评丨抢滩低空蓝海,展开天空叙事
    两会热评丨抢滩低空蓝海,展开天空叙事

     3月7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二场“委员通道”集体采访活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住豫全国政协委员,中航工业特级技术专家、光电所研究员羊毅表示,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具有成长带动性强的特点,也是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方向,它应用广泛,涵盖物流配送、城市空中交通、应急救...

  •  老家河南网-“三个第一”背后的河南新型工业化力量
    “三个第一”背后的河南新型工业化力量

    从新能源汽车飞速发展到人工智能浪潮澎湃,新型工业化正在成为推动河南发展的强大引擎。  2024年,我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工业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作用充分显现。  3月7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河南代表团举行开放团组活动,省领导在回答中外媒体记者提...

  •  老家河南网-两会热评丨以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
    两会热评丨以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聚焦“三农”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提升乡村旅游特色化、精品化、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是一篇值得浓墨重...

入驻商家

 老家河南网-白象食品
 老家河南网-华英
 老家河南网-风神轮胎
 老家河南网-金星啤酒
 老家河南网-正弘置业
 老家河南网-河南卫视
 老家河南网-羚锐
 老家河南网-河南老家
 老家河南网-大洋
 老家河南网-鼎瑞农业
 老家河南网-王守义
 老家河南网-许继
 老家河南网-宇通客车
 老家河南网-思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