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濮阳市华龙区孟轲乡的西红柿温室大棚里,毛粉西红柿长势喜人,植株健壮,叶片厚绿,坐果率高,果实均匀。“每天都有很多人来棚里采摘,或者去家里购买,我电话都接不过来,这段时间的订单我都不敢接,西红柿真的是供不应求。”曾参加过濮阳市实施的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的种植户张路军笑着说。
发酵肥能够改善土壤微生物环境,促进作物生长,并能减少对化肥的依赖。“现在,我们每亩肥料投入从600元降到300元,但精品果率从70%提升到85%。成本降了,品质反而上去了。目前这种追肥法得到了华龙区西红柿种植户的广泛认可。”张路军介绍说。
岳村镇种植大户乔亚凯也进行过农业技术培训。他正在使用今年新上的滴灌设备为400多亩小麦灌溉,让自家的小麦喝足“拔节水”。
“我这400多亩地,人工浇水的情况下,10个人需要半个月的时间。使用了滴灌技术后,现在我和父亲两个人5天左右就能全部完成,还不耽搁我回家吃饭。省工省时,节约水源。”乔亚凯边检查滴灌带边说。
据了解,乔亚凯这对父子,一个是“头雁”学员,一个是高素质农民学员,他们热衷于学习和尝试新技术,通过学习和交流,近年来试验了小麦宽窄行播种技术、小麦和辣椒轮作技术等,新技术不仅减少了人工,而且增加了收入,给他们继续从事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信心。
近年来濮阳市华龙区共培育高素质农民1300人,参加省、市高级培训班约100人。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不仅为种植户插上了科技的翅膀,更让他们在市场竞争中掌握了“生态+品质”的金钥匙。
老家旅游
视频河南
今日河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