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记者陈学桦本报通讯员范燕彬
旅游扶贫,作为创新农村经济发展方式、提升贫困地区“造血功能”的重要载体,已成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方式之一。
修武县充分发挥旅游优势和产业特点,以旅游产业与贫困村融合发展为依托,以加快项目建设和金融支撑为抓手,探索形成了核心景区带动、乡村民宿带动、旅游产品带动、龙头企业带动四种模式,统筹推进旅游扶贫工作开展。
景区提供就业岗位
云台山东西区作为修武旅游发展的核心,横跨七贤镇、云台山镇、西村乡3个乡镇,景区良好发展带动乡村脱贫致富。
云台山镇东岭后村贫困户武银枝,一家4口人,2015年家庭人均纯收入2726元。在景区协调帮助下,武银枝的儿子张冬冬进入景区从事保洁员工作,月均工资2000元,并缴纳五险一金,全年工资收入约28000元。目前,家庭人均纯收入突破5800元,计划年底脱贫。
通过景区直接带动就业,已有19户57名贫困人口脱贫(增收)。
云台山景区还谋划实施了总投资105亿元的10个重点项目,伴随项目落地,将带来100个就业岗位,目前,夜游云溪谷、云台山小吃村等项目将陆续完工。
乡村民宿拓宽增收渠道
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特别是民宿、家庭宾馆等经营方式的兴起,为贫困群众拓宽了增收渠道。
修武县将民宿作为推动乡村旅游的突破口,出台《关于推进乡村特色民宿发展的实施意见》等7个政策文件,投资5000万元打造民宿旅游环线,建设金岭坡村等8个总投资9100万元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为贫困地区发展民宿脱贫增收创造有利条件。
组织云台山镇、西村乡2个山区乡镇大力宣传,扶持贫困群众参与乡村旅游服务接待,鼓励引导贫困群众参与民宿经营。
宏毅客栈的主人靳玉川原是云台山镇一斗水村贫困户,在镇党委的支持帮助下,利用自己房屋经营6间标准间,每间80元—100元。目前,家庭人均纯收入5759元,已于2016年脱贫。
双庙、陪嫁妆、一斗水等村已有29户86人通过民宿或家庭宾馆增收或脱贫,平均每户增收1.5万元。
旅游产品助推脱贫致富
“我现在通过开发根雕艺术品,年均增收1.5万元,2016年年底,我已经脱贫了。”云台山镇一斗水村的李旗山边忙着雕刻边说,不时有客人进来询问价格。
2017年,修武县共接待游客956万人次,依托庞大的旅游市场,大力发展核桃、山楂、柿子、野山药、蜂蜜等旅游产品的种植、加工、销售,带动贫困群众增收。
西村乡规划建设了双庙“双峡市场”、甲板创村“象鼻山”市场、陪嫁妆村旅游市场等5个旅游市场,带动周边群众脱贫致富。
其中“双峡市场”设置经营摊位41个,21个贫困户年均增收10000元,甲板创村“象鼻山”设置就业岗位120余个,预计带动26户贫困户每年增加收入5000余元,陪嫁妆村旅游市场设置特产摊位19个,14个贫困户年均增收8000元以上。
特别是位于青龙峡景区的陪嫁妆村,通过挖掘“高员外招婿青龙陪嫁山庄”的历史传说,打造“中国爱情第一村”的旅游IP,全年游客接待量10余万人次,积极引导贫困群众参与旅游产品经营,带动了19人脱贫增收。
龙头企业引领产业扶贫
产业扶贫是精准脱贫的必由之路,修武县因地制宜规划带贫产业项目,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采取产业扶贫资金资本收益模式,让龙头企业真正成为精准扶贫的主力军,带领广大贫困户摘贫帽、奔富路,实现“富民又富企”的双赢发展。
郇封镇政府与企业沟通协商,将10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通过资本收益的形式投入云台冰菊基地,企业每年按投资资金10%给贫困户分红,125户贫困户每户每年可增加收入800元。
西村乡政府与贫困户、企业签订三方资金资本收益协议,将272户贫困户213.3万元的到户增收项目资金以企业流动资金形式投入西村乡绞胎瓷小镇项目,每年每户保底收益785元。
修武县结合实际,立足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充分运用“旅游+”理念,做好旅游扶贫富民文章,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2016年以来,修武县已有663户2321名贫困人口通过旅游扶贫实现脱贫,其中山区脱贫户占到65%以上。
老家旅游
视频河南
今日河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