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子里吃早饭往往都会形成一个固定的地方,那里肯定要宽敞,容得下许多人,还要晒得到太阳,还得离各家各户都近些。于是,村子南头姨夫家大门口,便成了大家吃饭晒懒儿的亮畅地儿。每每早上,大家都会往这里聚,端着各自的大白碗。
乡村记忆 | 吃饭文 | 李豫广
很怀念十年前吃饭的感觉,那时候我还在农村,吃起饭来无论好坏,白菜萝卜土豆丝儿吃着都香,到如今哪怕是顿顿有肉,吃起来时常觉得有些恶心,总是吃不香,也吃不好。
十年前我也就十一二岁。那时候饭点到了,锅屋里母亲做好饭后不见我在家,于是站在大门口喊一声,“小强,回来吃饭。野哪去了?”村子不大,再加上我家处地儿高些,在哪都能够听见,不管我那个时候待着哪里玩,听见立马回一声“哦,听到咯。”
于是甩下手里的东西,“面包”、“啤酒盖儿”、“玻璃豆儿”、或是“棱子”,和村里小伙伴说一声,吃了饭再来。邻居家叔叔婶婶留我在他们家吃饭,一边跑一边说“不了叔,我屋里饭好了。”一阵风奔回家去。
忘了洗手,进了锅屋母亲说:“野哪去了?饭都不知道回来吃?洗手。”
“就在南头玩。”慌慌张张压两捧水洗洗。
端起白瓷碗儿,拿起竹竿筷儿,盛一碗地锅饭,泡上一勺米汤水儿,然后夹点菜,往门口老槐树下一蹲便吃起来。
有时候吃饭,却是串着门吃。母亲早上起得很早,等我们起来,她已经把饭做好了。有时甚至等饭都快凉了我和父亲还没从床上起来。早饭,是一天中吃得最舒服的。因为吃早饭可以串门,串门就可以说笑话,还可以吃吃别家的饭菜。
而母亲不好串门,因此常用这句话说我和父亲,“吃个饭也老实不住。”其实村子里就是这样,早上各家各户饭点儿都差不多,一日之计在于晨,大家都喜欢出来透透气,这时候太阳也出来了,天不热还凑个凉爽,要是冬天就凑个暖和。
村子里吃早饭往往都会形成一个固定的地方,那里肯定要宽敞,容得下许多人,还要晒得到太阳,还得离各家各户都近些。于是,村子南头姨夫家大门口,便成了大家吃饭晒懒儿的亮畅地儿。每每早上,大家都会往这里聚,端着各自的大白碗。
“伙计,今个儿吃得是啥呀?端出来咱也尝尝。”村子里没什么“早上好,早安”之类的话,没这个必要,也更没这个传统,大家相互问候都从“吃啥”开始。
父亲每次带我出来都会问好那些个肩担背扛过活了几十年的老少爷们和娘们儿。村子里婶子们往往调侃我太瘦了,问我“你爸是不是把好东西吃光了不让你吃呀!一年到头这么瘦!”可让我怎么回答?我只能说,“没有没有”,父亲端着碗,伸着让大家看,一旁说:“好的都让他吃了,还怎么不舍得让他吃。”于是他们就开始笑。
往往我看到那家叔叔婶婶碗里有好吃的,都会跑过去说“叔,给我叨点菜尝尝。”叔叔就把他碗里的菜拨给我吃点。姨夫家的表奶也会端出她家的早饭,让我们都尝尝,大家说说笑笑,谈谈今天要干的农活,昨天又在地里碰到什么蛇等等。饭罢,各自端碗回家,开始一天的农活儿,一早上也就这样悠然得过去了。
而想想如今,都不知道吃饭吃得是个什么鬼。无论到哪里吃饭,总觉得憋得慌。
只是偶尔早上,趁着朝阳,独自一人去食堂,一碗混沌,亦或是一碗胡辣汤,简简单单满足自己饿了一夜的肚子,还觉得舒服些。
老家旅游
视频河南
今日河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