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土地租金、厂房设备、人员工资等生产要素都比东部沿海城市低很多,”公司负责人唐书景告诉记者,“回乡后,让我感到最温暖的就是政府的贴心服务,他们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定期回访企业的发展有没有困难,需要什么帮助。”
据了解,淮阳县地处豫东平原,又称“陈州”,是农业大县、人口大县和文化旅游资源大县。常年外出务工人员近30万人,每年返乡约2万人。
2011年,在张家港从事帽子国际贸易的唐书景回到家乡淮阳,成立了河南瑞能服帽有限公司。短短的几年,公司已实现年产值2.5亿元,吸纳当地就业1000余人。而唐书景仅仅是这股返乡创业大潮中的其中一员。
近年来,淮阳县筑巢引凤,积极倡导“谁为淮阳做贡献,淮阳人民尊重谁”的理念,通过筹建外地各大淮阳商会,搭建招商平台,创新招商举措,筑巢引凤,吸引在外人士返乡创业,进一步助推了家乡经济社会发展。
据了解,仅今年上半年全县就新签约招商项目18个,投资总额229.3亿元。其中开工项目9个,投资总额65.4亿元。
2013年起,每年春节期间,借助淮阳在外各大商会,该县都要举行在外成功人士返乡座谈会,与他们分享家乡的变化,征求他们对家乡发展的建议和意见,鼓励他们返乡创业。
返乡创业者面临的主要困难无非是“资金短缺”“经验和技术不足”“不了解国家政策”“相关手续繁琐”等。
为了增强返乡创业者返乡创业的信心,淮阳县还在土地、税收、资金等多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并开通绿色通道,为返乡创业者提供一站式服务,推行联合审批,降低门槛,简化贷款手续,创新担保形式。
记者在采访中获知,为弥补资金问题这一突出短板,在淮阳,返乡创业者均可得到10万元小额担保贷款。该县近几年每年发放创业贷款近1亿元,完成周口市下达任务的240%以上。
黄花菜是淮阳的地理标志产品,在郑州创业成功的李超看准了老家的黄花菜产业,流转了600多亩农田,其中300多亩种植黄花菜,成了一名高级“菜农”。
李超的农业公司采用到户增收资金入股等形式,共带动贫困户400多户,而且用工时优先聘用贫困户。贫困户李艳梅就是一例,过去日子很是艰难的她,五年前来此务工,现在收入稳定,已慢慢脱贫。
同样,在海南创业成功的陈杰,回乡后投资旅游业,建成了陈楚古街。提升水城旅游品位的同时,陈楚古街还成为文化旅游创业孵化园,为50多名返乡农民工提供了创业园地。
老家旅游
视频河南
今日河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