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言
殷墟我向往已久,这次来是想更深地学习理解中华文明,古为今用,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
——习近平
一
6月29日。洛阳大河荟。
如帘水幕倾泻而下,华服“洛神”裙袂飞扬,龙门石窟佛像前,“千年前”的工匠正附岩“开凿”不朽传奇……一场名为《寻迹洛神赋》的行浸演艺,带领游客开启千年寻迹之旅。
全省文旅文创发展大会观摩活动正在进行。
以文旅文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河南努力走出文化大省以文化人、以文兴业的新路子。
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
“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沃土和思想根基。作为中华文明主要发祥地和黄河文明中心,河南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历史典故、名胜古迹和锦绣山水数不胜数。
在“文化引领、创意驱动”的新文创时代,如何立足资源优势,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加快文化旅游强省建设,让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入波澜壮阔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
通过全省文旅文创发展大会,既能跟随优秀创意“行走河南”,又能触摸厚重文化“读懂中国”。
从“老家河南,精神家园”,到“文化强省”,再到“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这是接续的战略迭代,是持续的艰辛跋涉,也是赓续的惊艳出彩。
将“文旅文创融合战略”作为十大战略之一,明确“中华文化传承创新中心、世界文化旅游胜地”两大目标,河南提出要让“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深入人心,明确了加快文化旅游资源大省向文化旅游强省进军的路线图、任务书、时间表。
从《唐宫夜宴》到《洛神水赋》,从《登场了!洛阳》到《风起洛阳》,多个文旅爆款IP让河南频频出圈,形成独具河南特色和魅力的文化标识。这也正是“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的一个缩影——传统孕育现代,文化繁荣市场。
省委书记楼阳生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为主题,打造中国历史文化全景式集中展示地、知名旅游目的地。
这是历史的责任,也是时代的召唤。
二
定鼎门前云卷云舒。是谁,又在城楼之上南瞰伊阙,北望邙山,咏叹脚下的天街?
嵩山巍峨,郁郁葱葱。是谁,又在高山之巅极目千里引吭高歌,黄河之水天上来?
古吹台静倚时光。是谁,又在临风凭栏把酒言欢,弦歌不辍,抚今追昔?
文化的因子是长长的纽带,连接起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清明上河图的繁华,通过古老的车辙、现代的高铁,载着新时代的“胡客”“遣唐使”,融入波澜壮阔的中国梦。
唯有河南最中国。
中原大地上,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造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得到了生动体现。
郑州博物馆《大河文明展》以文物实证,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延续至今的中华文明何其辉煌灿烂。
遍布中原腹地的口头传说、文字记载、考古实证,都证明了中华大地上,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年文明史,绵绵不绝、生生不息。
从裴李岗时期的乳钉纹红陶鼎,到偃师二里头中国最早的青铜鼎;从郑州的象征杜岭方鼎,到中国国家博物馆镇馆之宝后母戊鼎;从黄帝铸鼎、大禹九鼎到秦始皇泗水捞鼎,鼎作为国家的最高礼器,既是传承更是创新的象征。
八方风雨会中州。中原自古包容四海、兼纳百川。炎黄部落联合,北魏孝文帝迁都,中原始终是个大熔炉,贯通南北、融汇东西,不断包容着各种族群和文化。
早在仰韶文化时期,庙底沟的彩陶就奠定了文化意义上的最早中国。从此,统一与和平就成为中华文明的内在基因。夏文化对商周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奠定了古代“中国”的基础。二里头文化当之无愧成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
行走河南,感知中国,可看、可赏,传承文化基因;可品、可思,树立文化自信。
“一片甲骨惊天下,千年汉字贯古今。”安阳殷墟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作为中华文明的载体和文化基因,汉字的产生及重要发展阶段几乎都发生在中原大地。
南阳画像石、画像砖,是砖石上的史书。古老残缺的画像石、画像砖,依然涌动着鲜活的艺术生命,张扬着汉代民风,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上升期昂扬饱满的精神风貌。
今年4月,牡丹花海之中,身着汉服来“打卡”的年轻人络绎不绝,洛阳“汉服经济”火热出圈。汉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定型于周,发扬于汉。作为十三朝古都,洛阳汉服曾被称为“天下第一衣冠”。曾经影响世界的汉服,至今仍是惊艳世界的一抹亮色,中国时尚的另一种表达。
汉字、汉风、汉服……中原大地上,跳动着中华文明的强劲脉动,响彻着民族复兴的铿锵足音。
三
华灯初上的夜晚,正是洛邑古城最热闹的时间。青砖黛瓦之间,汉服小姐姐裙裾飘飘、团扇遮面,怡然漫步于街道巷陌;琴声悠悠之中,水幕电影光影变幻,洛神翩若惊鸿,打量着文峰塔上的灯光秀,古老与现代交相辉映,汉风唐韵,今夕何年。
6月22日端午夜。河南博物院首次夜间对公众开放,文物打卡盖章、华服换装秀、华夏古乐、宋代点茶、端午香道……互动品鉴,深度体验,游客近距离感受流淌的文脉。
一到周末,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一楼的甲骨学堂格外火爆,故事性引入、游戏化互动、社交化分享,至今已有4.5万个家庭参与活动,家长带着孩子了解甲骨文及汉字的演变,沉浸式感受汉字的魅力。
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移动端传播……河南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诗和远方”。
创意驱动、美学引领、艺术点亮、科技赋能……偃师的夏文化火了,南阳的中医火了,安阳的甲骨文火了,“只有河南”的非遗火了。全域旅游正在塑造河南文旅的新格局。
美学家朱光潜说:“慢慢走,欣赏啊。”
远赴人间惊鸿宴,一睹华夏盛世颜。
中原这片厚土上,不仅传颂着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的故事,辉映着周礼汉魂、唐风宋韵的光彩,更散发着开拓进取、锐意创新的现代气质。
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丰富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空、陆、海、网“四条丝绸之路”协同,贯南北连东西汇入世界大市场;临空经济、跨境电商、自贸区从无到有;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等“十大战略”深入实施,重建重振省科学院、高效搭建省实验室体系、改革科技创新机制体制……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河南现代化进程的每一个脚印,都是令人赞叹的厚重传奇,中原更加出彩的动人乐章,不断丰富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文化在传承中繁荣,产业在创新中提升,精神在砥砺中振奋,生活在奋斗中美好。
四
历史昭示着未来,来路开拓着前路。昨天,在“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化旅游季暨第五届全球文旅创作者大会上,省长王凯强调,坚持创意驱动、美学引领、艺术点亮、科技赋能、跨界融合,完善产业链条,优化产品供给,用璀璨文化之光照亮现代化河南建设之路。
编制《河南省“十四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制定《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工作方案》,印发《“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塑造实施方案》,就是要将传统文化的精髓化入血液、思想和行动中,化出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新天地。
化出创新力。汉服少女提的宫灯,照亮的不只是城市风景,还有创新思路。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的“幻城剧场”门前,开演前一小时就排起长龙。随着一束强光投射舞台之上,老子、孔子、武则天、宋徽宗、张择端等次第登场,现代化的声、光、电技术,配合几层楼高的机械舞台,通过古今对话,以奇幻辉煌的方式为观者讲述浩瀚的中华文明史。
豫剧摇滚亮嗓电影《满江红》,高亢激越唱出了传统艺术的现代感;“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来”,五大名窑之首的汝瓷经现代艺人之手,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
从当代新科技中吸取动能,充分利用3D、VR、媒体互动等新技术,发展可视化呈现、互动化传播、沉浸式体验的文旅新业态、新模式,打造更多高品质文旅文创产品,守正为主线方向,创新为桥梁纽带,颠覆性创意+新技术应用为双轮驱动,让中国历史、传统文化“活起来”,提炼出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标识。
化出大产业。产业是开山斧,能披荆斩棘、以启山林,把山里美景、世外桃源“搬”到世界的舞台,将小桥流水、飞檐青瓦展现给世人。
夜幕降临,整座商丘古城一下子亮了起来,精彩的演艺演出,特色的民宿餐饮,活化后的老街、老巷、老房、老厂,吸引着游客前来体验华服巡游、NPC互动、国风市集、互动打卡。“古城风、现代味、人间色、烟火气”,人文历史与现代经济碰撞出别致的文旅体验。
这一切,展现的不只是深厚的文化,还有背后生长的文旅文创产业。产业是吸铁石,能吸引融汇更多文旅资源,排列组合,聚变裂变,放射无限能量,让河南文旅遍地开花。
当一个个龙头企业龙腾虎跃于河南各地,在“行走河南·读懂中国”这个大IP牵引之下,项目一个个落地,文旅+农业、商贸、体育、时尚创造出无数新业态,中原山水将描绘出更多新时代的诗情画意。
化出精气神。“太震撼了!”参观州桥及汴河遗址的游客,总会忍不住惊呼。唐宋至明清大运河变迁过程清晰可见,北宋堤岸承压着明代桥体,明代道路之上有清代车辙……直观再现的“城摞城”,浓缩着千年岁月,浸透着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
在洛河的清波中,在黄河的涛声中,寻找河图洛书的影子,登高壮观天地间,领略汪洋恣肆的文采风流,砥砺大庇天下的家国情怀,感悟传承千年的中华智慧,开阔涵盖寰宇的广袤心胸。
文化增自信,山水长精神。
五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游走700余公里黄河文化旅游带,与五千年文明撞个满怀。
流连洛水岸边,遥想曹子建神移思散之间仰慕洛神凌波,望的是同一抹朝霞,察的是同一泓渌波。
驻足汉梁公园,李白、杜甫、高适恍然结伴而来,看同一种天高云淡,品同一幕历史沧桑。
置身汴河州桥,似见范仲淹、欧阳修、苏东坡姗姗而至,河边沉思,桥头仰望,赏的是同一轮明月,睹的是同一城繁华。
我吹过你吹过的风,便是相拥;我走过你走过的路,便是相逢。
这是独属于中国人的家国情怀,这是最具生命力的文化传承。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
来源:河南日报
老家旅游
视频河南
今日河南
猜你喜欢